謀發展 開新局 |
---|
澳門日報 | 2025-04-22 |
日前,行政長官發表二○二五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這是第六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細讀之下,這份超過兩萬字的施政報告,內容豐富,涵蓋澳門和橫琴合作區方方面面的內容,回應澳門居民關注的議題,而更為突出的則是一個 “新”字。具體來說: 第一、施政報告對澳門目前形勢作新判斷,對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和佈署新任務。施政報告在開篇就提到,二○二五年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壓力和動力同在。澳門作為高度外向型微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風險挑戰不容忽視。澳門要居安思危,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和預案。 基此,在公共治理、橫琴合作區、產業多元、民生福利和融入國家發展、未來重點項目等多方面佈署新任務。這些都體現本屆政府開新局、謀新篇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施政報告有新重點。此份施政報告和歷屆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在框架上最大的不同是,把“加強統籌協調機制”和“加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放在非常靠前的位置。 本人認為,這充分體現創新和務實的精神。一方面,加強統籌協調機制是新一屆政府深化行政改革、提升管治能力的重要舉措。目的是通過加強頂層引領和跨範疇統籌協調,切實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施政效能,確保步調一致、令行禁止、行動有力有效,針對事關澳門長遠發展、居民普遍關心的問題,重點攻堅、抓好落實,形成統籌謀劃抓改革、協調推進促發展的新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着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是習主席和中央政府對我們的要求,更是澳門發展的破局關鍵之一。相關內容反映政府在推動合作區建設中的新思維、新做法,包括:大力推進法律制度創新、更好更大程度發揮澳門的主導作用、務實謀劃第二階段重點任務等。這些都反映本屆政府已找準澳門目前的發展重點和難點。 第三、施政報告提出新的政策理念和舉措。二○二五年施政總體方向是:“加力多元、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融入國家”。此份施政報告在相關政策範疇都提出不少新的政策理念和措施。例如,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方面,提出要加快研究設立政府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助力新興產業生態建設。在改善民生方面,展示在量入為出的原則下,精準幫扶“一老一小”、殘疾人士和弱勢群體,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促進社會公平等新的政策理念,在調升居民關心的養老金和敬老金等一系列津助的基礎上,新推居民期盼多年的育兒津貼。 在提升特區治理效能方面,提出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以便利營商為導向的推進重點領域立法修法的新思路。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提出“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的新策略,向澳門社會明晰“北上”,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加強與內地省市合作;“南下”,拓展東南亞、南亞市場,聯動開拓東北亞市場,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西進”,加快建設橫琴合作區,聯動拓展粵西地區發展;“東拓”,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葡語以及西語國家經貿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新的對外交往脈絡。 第四、施政報告反映全新的既立足當下,亦謀劃長遠的施政思維。此份施政報告除立足二○二五年只餘八個月時間的施政工作外,更創設“開展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專章。在該專章內,提出未來的重大工程項目構想,明確要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澳門的特殊地位功能和獨特優勢,根據內外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結合澳門的發展條件,在深入科學論證和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從長遠和整體考慮,謀劃推出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和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具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重大工程項目,為澳門未來發展增添新動能、創造新優勢、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 總而言之,二○二五年施政報告展現本屆政府在澳門和橫琴合作區各個施政範疇的新思維、新舉措、新力度,更顯示政府的新擔當、新作為。本人期望,特區政府能夠落實施政報告的相關內容,推動澳門和橫琴合作區的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 劉本立 詳閱: 澳門日報A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