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粤港澳合作发展论坛在暨南大学召开
羊城晚報 | 2021-10-31

  10月31日,第三届粤港澳合作发展论坛(广州 2021)—— “新发展格局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澳门经济学会共同主办,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教育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协办。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形式参加了论坛。

大湾区研究应主动回应新的形势变化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副所长何德龙指出,新冠疫情给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合作提出了新课题,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琴澳合作在体制机制方面的突破则带来了新机遇,大湾区研究和港澳研究都应主动回应新的形势变化,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思考、新理念。

  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教授表示,暨南大学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发挥了独特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了暨南智慧和暨南方案。

澳门经济学会会长刘本立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为香港经济转型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提供强劲动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冯帅章介绍了暨南大学经济学科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近况,他表示,暨南大学经济学科一直是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的优势学科,近年来在各个机构发布的学科排名中连年攀升,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作为港澳研究的重镇,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主持了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5位专家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先后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研究员认为,从全球城市到都市圈和城市群、再到国家整体竞争的变化趋势,使得我国双向开放中的内外部开放重点发生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从全球化联系到区域化闭环,以及面临的“新三期叠加”,在全球价值链布局优先目标以及风险敞口带来复杂影响的背景下,我国高质量发展要更加关注更高水平、更为安全的开放和更加自主、主动的开放。

  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博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责任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当排头兵,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方案,能在高端制造、中医药、旅游以及金融等多个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澳门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东省政府参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杨英教授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使澳门实现“强极”的发展目标成为可能。目前横琴合作区建设进展较快,横琴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构建“强极”重心区、定向产业和“塑性”体制区域为基本着力点,通过澳门和珠海系统进行“同城”规划、构建及不断完善“塑性”体制环境、系统构造良好投资环境和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调发展等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研究员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背景下,深化合作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当其时、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建设国际化平台为载体、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支撑,以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完善创新生态为保障,高水平构建国际科创中心新格局。

  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回顾了香港特区政府过去的城市规划策略,并对新近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开发表示支持和认可。他指出,“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不仅能解决香港长期以来的住房短缺问题,还能推动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快速发展大局,对香港自身和整个大湾区都有着积极且长远的意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

資料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