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消費券經濟社會效應利弊
澳門日報 | 2021-03-19
  作為一種短期的提振經濟的政策工具,消費券在經濟不景氣、居民消費乏力之時推出,以期透過提升購買力水平和消費者慾望來刺激消費、進而帶動生產和投資增長、拉動經濟復甦,這種正面作用的基本經濟學依據是“乘數效應”或“擴大效應”。與此同時,居民收到消費券後可能會將原計劃用於購買某些產品的貨幣轉化為儲蓄,首先使用消費券,從而產生“替代效應”或“擠出效應”。

  消費券的經濟效應是雙重的,發放消費券是否利於刺激經濟增長,需要看乘數效應和替代效應的比對。除了經濟效應,消費券的發放還有其他無法量化的社會效應,諸如提振消費信心、紓緩部分居民困境、提升政府施政滿意度等。

一、消費券三種效應分析
(一)乘數效應
  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發放消費券若對經濟增長產生拉動作用,首先是源自“乘數效應”。發放消費券的政策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因為在經濟低迷時消費者不願意消費,發放消費券之後,一方面相當於增加居民收入,按照消費券的短期設計,新增的收入具有使用期限,過期作廢,這就會促使居民會在近期消費;另一方面,亦會令居民新增一些自有的現金消費。換言之,消費券將會額外引致部分新增消費,繼而會影響到乘數效應。

  如果消費者用消費券購買的是食品、日常用品之類的必需品,這些產品由於缺乏需求價格彈性,並且短期內的需求數量基本不變,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就偏小;如果消費者用消費券購買的是數碼電子產品等耐用品,這些產品由於富有需求價格彈性,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就相應增大。

(二)替代效應

  消費券可能產生的替代效應包括現金替代效應。居民收到政府發放的消費券之後,會以此作為新增的一筆收入,用以購買產品或服務,而將原計劃用以購買該產品服務的現金儲蓄起來。由此,發放消費券會產生一定的現金替代效應,從而減小乘數效應,但區分不同需求價格彈性的產品、不同收入彈性的階層。總體上現金替代效應將會小於乘數效應,這樣就會有利於發揮消費券的刺激消費作用。

  總體來講,發放消費券相當於提高收入的上限,加上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彈性不同,不會全額替代。因此,發放消費券較之直接派發現金,具有更大的拉動內需的作用。

(三)混合使用型消費券的經濟效應

  發放消費券的方式會影響其乘數效應和替代效應,如果採取直接使用型消費券,便可單獨代替現金消費,由此產生較大的替代效應和較小的乘數效應。如果採取混合使用型消費券,即消費券加一定比例現金的方式,則會引致居民將手中一部分的現金消費,這就會有較高的乘數效應,從而擴大消費的刺激作用。

二、發放消費券的利弊分析

  作為政府轉移支付和再分配的臨時措施,消費券能在短期內較快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經濟蕭條期間曾多次使用。顯而易見,消費券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一種短期經濟政策,容易引來紛紜議論並且也“有彈有讚”。

(一)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發放消費券的確能夠給低收入者提供實在的生活補貼,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從而也給零售商帶來經濟效益,促進市場消費。 “歐元之父”蒙代爾曾向中國內地建議若給每位中國公民發放百元購物券,據此測算,若限期三個月內花費,可最終拉動經濟超過一萬億元。消費券是一種有效拉動內需的方法。只要方法措施得當,消費券不但能夠改善民生還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二)帶來正面社會影響

  雖然消費券的發放本來就已經有“有限使用期”這個先天的不足,使得發放消費券只能帶來短期的消費增長,但從各地發放消費券的經驗得出,消費券能帶來消費信心的影響。通過消費券的發放,經濟數據出現從低谷反彈、趨勢逆轉的情況,說明消費券有一定的扶持和振興經濟的作用。消費券帶來效益未必都能量化,然而這些正面影響不能被忽視,其中包括提振消費信心、紓解部分居民經濟困境、提高政府施政滿意度等。

(三)解決部分現金分享流到外地問題

  澳門而言,現金分享計劃雖然從一開始就確定為臨時性短期措施,但時至二○二一年,計劃的實施已踏入第十四個年頭。若以本澳永久性居民為例,從二○○八年到二○二一年,已經及將收到的現金派發金額達到十一萬四千元,平均每年八千一百多元。然而,相信有一部分現金分享的錢會流出外地成為外地消費,亦有相當多的現金分享成為儲蓄,因而未能達到刺激本地消費的效果,但消費券則可發揮刺激本地消費的作用。

小 結

  消費券的發放不可能百分之百轉化為新增的消費,有相當一部分的消費券會被用在日常就已經預定的消費當中,也就是替代效應。替代效益的產生使得消費券的效益減低。因此,政府和零售商有必要制訂一些政策或策略減緩替代效應的影響,例如舉辦聯合大型折扣活動、購物大抽獎活動等,刺激額外的消費,從而提高發放消費券的效益。

  發放消費券的好處是可以提升經濟發展信心,拉升民間消費,刺激經濟,並且可以結合現金分享的發送實現政策的延伸效應。但政策受到局限之處是由於澳門本地人口及經濟規模較小,主要是外向型經濟,內部消費的提升並不一定能立竿見影地刺激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