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IP產業發展及啟示 |
---|
第191期 經世濟民 | 2025-09-29 |
內地IP產業發展及啟示 近年,內地IP(知識產權)產業以驚人速度崛起,呈現“多點開花、全面突破”的態勢。IP產品涵蓋潮流玩具、影視、電玩遊戲等多個領域,不僅在內地市場掀起熱潮,更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 元領域齊突破 在潮流玩具領域,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盲盒”產品成為全球年輕人追捧對象,“Labubu”、“Crybaby”等IP通過“盲盒+限量款”營銷模式,成功將兒童玩具升級為成年人收藏品。影視領域方面,《哪吒》系列動畫電影刷新內地相關票房紀錄,並在全球多地上映,證明IP具備跨文化傳播實力。在電玩遊戲領域上,《黑神話:悟空》以《西遊記》為背景,通過高質量畫面和劇情設計吸引全球玩家深入研究中國文化,成為內地遊戲IP“文化出海”典型案例,並帶動多個場景所在地的旅遊發展。 情感消費成驅動 內地IP產業的快速發展,背後存在消費市場轉變和產能升級的雙重驅動。隨着Z世代成為消費新勢力,消費市場呈現“從功能到情感”轉變,消費者更注重產品“情緒價值”、“收藏價值”和“社交認同”,願意為IP產品支付溢價。盲盒產品通過限量款、隱藏款等設計,激發消費者的收集慾和社交分享慾,形成“搶購、炫耀、再購買”循環。IP產業快速擴張,離不開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完備的生產鏈使IP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均能以低成本、高效率完成,使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同時保持產品質量。 輕資產模式致勝 泡泡瑪特成功,揭示中國IP企業的典型特徵。截至二四年,泡泡瑪特公司員工約6,700人,去除銷售人員,核心行政及開發人員約1,400人,其核心資產並非工廠或土地,而是品牌與IP,現時該公司的市值已超過3,500億港元。公司通過授權、聯名等方式,將IP延伸至服飾、數碼產品等多個領域,形成“IP+產品”生態。這種“輕資產、高附加值”模式,使泡泡瑪特能夠以較小的物理空間實現高盈利。 澳門借鏡拓新途 內地IP產業的成功,為澳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澳門正推動四大重點產業發展,IP產業屬於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的分支。澳門土地資源有限,製造業較難鋪開發展,但IP產業恰恰不需要大量空間,符合澳門實際所需。目前,澳門已有不少具有潛力的IP,但多為小規模經營,缺乏系統化市場營銷和資金支持。建議特區政府吸引IP公司落戶,協助本地IP豐富產品種類及提升產品附加值,開設更多IP設計、營銷等課程,為澳門文化產業創造新動能。 澳門經濟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 梁嘉豪 新聞剪報詳閱: 澳門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