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ESG 治理與橫向經濟多元
第131期 經世濟民 | 2020-07-27
全球新冠感染者總數已超過1,500萬人,美國累計確診更突破400萬人,亞太地區疫情火苗有再度重燃跡象,加上中美政治角力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

所幸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3.2%,由負轉正。曾在一季度受到最大衝擊的第二產業(工業生產)在二季度強勁反彈,上半年國家在政策托底、投資先行的主動應對下,中國經濟“內循環”運行已基本修復。展望下半年,新冠疫苗最快今年十月方可出產。預期在有效疫苗廣泛運用、疫情完全控制前,人們減少外出,非必需的服務消費受抑制,故下半年旅遊與服務行業的經營前景依然嚴峻。

澳門,以旅遊服務出口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的微型經濟體。疫情下,隨着境內旅遊出行需求大幅下滑,直接影響本地旅遊博彩收益,亦導致包括本地餐飲、購物中心、時尚奢品、酒類等場景體驗消費類行業嚴重受挫,讓我們再一次深思經濟格局過於單一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和影響。

近年,世界各地越來越多政府組織、企業、銀行等以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即ESG)作為治理模式,一方面重視ESG的機構,一般有較好風險管理,對供應鏈中斷、天災等事件早有準備。以疫情為例,如企業具有一套成熟應變計劃,能夠快速調整業務策略,推出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及服務,或安排在家工作,透過科技保持與客戶溝通,避免營運中斷,均有助減少企業損失。另一方面,危機中大眾更看重企業的社會責任,期望企業付出更多資源生產需求急升的產品,保持價格穩定,甚或避免裁員,與大眾共度時艱。重視ESG的企業,一般有能力負起更大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時,能夠促進社會各層協同發展。建議特區政府可進一步研究引用ESG治理作為未來推動產業發展的基礎,逐步帶動本地經濟橫向多元發展。

新冠疫情不單對全球社會、經濟以至金融市場帶來前所未有衝擊,更顛覆不少固有商業模式及行為習慣,絕大多數企業而言打擊是巨大,很難想像疫後一段時間內的餘波及其間接影響,會讓本地經濟結構和企業發展模式帶來多少變化。後疫情時代,如何讓ESG的企業價值觀和管理模式,賦能予本地經濟適度多元以至可持續發展,相信會是澳門經濟發展一個全新趨勢,將在下一期深入探討。

澳門經濟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 黃遠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