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GDP放緩成因
第113期經世濟民 | 2019-01-28
國家統計局於本月二十一日公佈,一八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90萬億人民幣(折約1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6%,實現預期6.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同時反映,該數據不僅未能維持我國過往長達十年6.7%至6.9%經濟增長紅利,且創下自二十八年以來的最低經濟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表示,去年GDP雖保持繼續運行的合理區間,實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時亦反映我國經濟運行過程是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尤其是我國正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大環境的外部因素,以及國內經濟朝着轉型升級過程的內部因素,以上變數存在不少困難與挑戰,故目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是在所難免。

從統計局所提供的數據反映,去年內地淨出口、資本形成總額(即投資)及最終消費支出,分別約佔去年GDP的-8.6%、32.4及76.2%,明顯地內地貿易出現負增長,而該數據自改革開放以來也是罕見,一定程度反映自去年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儘管近期中美就雙方貿易問題正尋求共識,但筆者認為,美國視我國為“假想敵”的根本態度保持不變,這意味着我國更需要急於擺脫作為“世界工廠”的舊有角色,努力實現國家經濟的升級轉型。而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5G網絡應用技術,側證我國在經濟升級轉型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由於消費已成為拉動內地經濟動力的重要一環,為避免經濟有進一步下行壓力,“保內需”對內地經濟的抗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去年十二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財政工作會議,有提及釋放內需,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業負擔,且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並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立足培育發展國內市場,着力促消費,以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就業和創業。

另外,央行近期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標準,從“單戶授信小於500萬人民幣”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人民幣”,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覆蓋面,並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以上一系列措施無疑對我國內需消費起到提振作用。澳門經濟學會劉熹明

澳門經濟學會 劉熹明

新聞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