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合作發展論壇 與會專家共謀良策
濠江日報 | 2017-10-23
【特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密,為了匯聚專家學者智慧,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經濟可持續發展共襄良策,澳門經濟學會與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昨日聯合舉辦「首屆粵澳合作發展論壇」。有出席的學者認為,本澳經濟要多元發展,關鍵是培育或誘發新的主導行業,包括旅遊觀光業。也有專家認為,回歸後的澳門從製造業主導轉型到由休閒旅遊服務主導的經濟結構,但休閒旅遊業的發展卻未能拉動其他產業同步擴張,導致澳門經濟結構單一,政府應推動新型行業的商業化、市場化,保證行業能夠獨立生存及健康運作。

論壇於昨日下午三時假皇都酒店二樓維凱廳舉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副理事長李振國,澳門大學經濟學系代主任、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關鋒,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講師呂開顏,澳門城市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馮邦彥等嘉賓出席。

關鋒表示,旅遊區域協作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道路上重要的元素,透過擴大博彩業可服務的市場規模,從而降低成本、增加產出,推動協同效應下的橫向多元:締造新的主導行業——旅遊觀光。澳門應該加強澳粵、粵港與澳門和「一帶一路」東南亞國家的旅遊業協作,從而開拓新的客源。建議首先在官方層面加強粵港澳三方溝通,盡量清除海外旅客到三地旅遊的政策和操作層面的障礙,並且共同向外推廣三地「一程多站式」的旅遊模式。澳門可以把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推廣重點,細心思考旅遊活動安排,相信澳門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是廣闊的。

呂開顏認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要解決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適當順暢跨境流動問題,建議澳門特區政府及早組織法律專家及透過區域合作,理順有關的法律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引進國際上知名的電商平台,借助富有經營的營運商,牽線內地與葡語國家有競爭力的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或合作夥伴,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葡語國家企業「引進來」發揮仲介作用,使澳門發展成中葡國家的食品、商貿、金融,甚至是技術和產權的交易平台。

李振國談到,回歸後,博彩業開放,個人遊政策的推出,澳門完全從製造業主導轉型到由博彩旅遊服務主導的經濟結構,出於生產要素會向具備比較優勢行業流動的無形力量,使澳門的經濟結構更單一,間接縮窄粵澳合作發展空間。由政府牽頭進行公共投資,創造誘因扶持具潛力的行業,創造戰略性市場及良好營商環境,配合澳門長遠持續發展及推動粵澳合作等措施,屬於非常普遍的做法,符合發展經濟學的原則。然而在進行干預扶持的過程中不能完全逆市場而走,無需求大求全,必須針對澳門所具備的優勢加以利用,更重要是推動新興行業的商業化、市場化、讓行業能夠獨立生存及持續健康運作。

馮邦彥則稱,新時期粵澳產業合作中,金融業的合作,特別是澳門與珠海橫琴金融業的合作,將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具體而言,澳門應與珠海橫琴加強合作,共建區域商貿合作的金融服務平台;積極推動澳門銀行進入珠海橫琴、廣東珠三角地區經營發展,推動澳門銀行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共同拓展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債券發行等金融服務業,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及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化。他續稱,澳門特區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完善澳門金融業總體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修訂、完善澳門特區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創建良好的金融法律環境,加快引進國際、國內有競爭力的相關金融機構,以儘快佔領對葡語國家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金融發展,特別是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債券發行的戰略高地。

論壇的主題為「粵澳產業合作現狀與前瞻」,來自廣東、澳門與香港的15位經濟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在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背景下,就一國之內、兩種制度下、三個關稅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產業合作,推進三地的協同發展,先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